脑梗塞怎么治疗呀

脑梗塞可通过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神经保护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脑梗塞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等原因引起。
溶栓治疗主要用于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等。这类药物能溶解血栓恢复血流,但可能引发出血并发症,需严格把握时间窗和适应症。治疗前需通过头颅CT排除脑出血,并在有条件的医院监护下进行。
抗血小板治疗是脑梗塞二级预防的基础,常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这类药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扩大,适用于非心源性栓塞型脑梗塞。用药期间需监测消化道反应,长期服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抗凝治疗适用于心源性栓塞患者,常用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口服抗凝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凝血因子预防心房颤动导致的血栓形成,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调整剂量。治疗期间要注意避免外伤,观察有无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
神经保护治疗包括依达拉奉注射液、胞磷胆碱钠胶囊等药物,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类药物通过清除自由基、改善脑细胞代谢等机制保护神经功能,多用于急性期辅助治疗。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包括血管内取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适用于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取栓可通过机械装置直接清除血栓,手术时间窗可延长至24小时。颈动脉手术适用于重度狭窄患者,能预防再次梗塞。术后需密切观察神经功能变化。
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后应坚持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饮食需低盐低脂,控制血压血糖在达标范围。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心电图等,遵医嘱长期服用预防药物。出现头晕、肢体无力等预警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