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检查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可通过脑血管造影、头颅CT、头颅磁共振成像、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方式检查。脑血管疾病可能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痛、眩晕、肢体麻木、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症状。
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成像技术观察脑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脑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动脉瘤、血管畸形、血管狭窄或闭塞等病变。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需要局部麻醉,可能存在造影剂过敏、血管损伤等风险。检查前需评估肾功能,避免造影剂肾病。
头颅CT是急性脑血管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能够快速鉴别脑出血和脑梗死。CT平扫可显示脑出血的高密度影,而脑梗死早期可能无明显改变。CT血管成像可以观察脑血管的狭窄或闭塞情况。头颅CT具有检查时间短、价格相对低廉的优点,但存在辐射暴露的缺点,孕妇需谨慎选择。
头颅磁共振成像对脑组织的分辨率高于CT,能够更早发现脑梗死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在发病后数小时内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病灶。磁共振血管成像无需造影剂即可显示脑血管情况。磁共振检查无辐射,但检查时间长,不适合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且价格较高。
颈动脉超声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评估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性质和血流速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超声可以检测斑块的稳定性。该检查操作简便、无辐射、可重复进行,但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且无法评估颅内血管情况。
经颅多普勒超声通过颞骨窗探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评估脑血管痉挛、狭窄或闭塞。该检查可用于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也可筛查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经颅多普勒超声无创、无辐射、价格低廉,但受颅骨厚度影响,部分患者可能无法获得满意信号。
预防脑血管疾病需要控制危险因素,包括规律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保持健康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精神紧张。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体检,有脑血管病家族史或危险因素者应尽早筛查。出现突发剧烈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