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水痘患者如何处理

接触水痘患者后应及时采取隔离消毒措施,并观察自身症状。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与水痘患者密切接触后应即刻隔离,避免与他人共处密闭空间。病毒可通过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疱疹液传播,隔离期需持续至患者所有疱疹结痂脱落,通常需要7-10天。隔离期间单独使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保持房间通风。
接触患者后需更换衣物并进行消毒处理。被污染的衣物需用60℃以上热水浸泡清洗,或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不能水洗的物品可紫外线照射消毒,病毒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数小时,及时消毒能有效降低传播风险。
接触患者裸露皮肤后需用流动清水和肥皂彻底清洗。若皮肤接触疱疹液,应使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接触部位。未接种疫苗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接触病毒后,72小时内可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
密切观察10-21天潜伏期内的发热、乏力等前驱症状。水痘典型表现为分批出现的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透明疱疹。出现可疑症状时应佩戴口罩就医,确诊后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乳膏、炉甘石洗剂等药物对症治疗。
患者居住环境需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桌面等高频接触表面。被污染的床单、玩具等物品应密封后消毒处理。开窗通风每日不少于2次,每次30分钟,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可辅助杀灭悬浮病毒颗粒。
接触水痘患者后2周内应避免接触孕妇、婴幼儿等高风险人群。未患病且未接种疫苗者建议补种水痘疫苗,暴露后3-5天内接种仍能提供部分保护。日常注意保持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若出现持续高热、疱疹化脓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