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和水痘有什么区别

手足口病和水痘是两种不同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原体、症状特征和易感人群。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表现为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以全身性水疱伴瘙痒为特征。两者在传播途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上也有差异。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16型或肠道病毒71型等肠道病毒,而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肠道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或接触疱疹液传播;水痘病毒则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水疱液传播。两种病毒的潜伏期不同,手足口病通常为3-7天,水痘可达10-21天。
手足口病特征性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疼痛性疱疹,手掌、足底及臀部出现斑丘疹或小水疱,部分患儿伴有低热。水痘初期出现发热、乏力,随后全身分批出现红色斑疹并迅速发展为透明水疱,伴明显瘙痒,皮疹可累及头皮、躯干甚至黏膜。手足口病皮疹通常不结痂,水痘皮疹会经历结痂脱落过程。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3岁以内婴幼儿高发。水痘虽多见于儿童,但未接种疫苗的青少年和成人也可感染。孕妇感染水痘可能导致胎儿畸形,而手足口病对孕妇影响相对较小。免疫缺陷者感染水痘可能出现重症,手足口病重症多与肠道病毒71型感染相关。
手足口病重症可能引发脑炎、肺水肿或心肌炎,尤其肠道病毒71型感染需警惕。水痘常见并发症为皮肤继发细菌感染,肺炎和脑炎相对少见。成人水痘症状往往比儿童更严重,可能遗留瘢痕;手足口病通常预后良好,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指甲脱落或皮肤脱屑。
水痘可通过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有效预防,推荐1岁和4岁各接种1剂。手足口病现有EV71型灭活疫苗,主要针对6月龄-5岁儿童接种。日常预防中,手足口病需加强手卫生和物品消毒,水痘患者需隔离至全部皮疹结痂。学校或托幼机构出现水痘病例时,未免疫接触者需应急接种。
手足口病和水痘患者均应居家隔离,避免抓挠皮疹。保持室内通风,选择宽松棉质衣物。饮食宜清淡温凉,手足口病患儿可食用流质食物减轻口腔疼痛。监测体温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嗜睡或肢体抖动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康复后仍须注意手卫生,水痘痊愈后病毒可能潜伏在神经节,年长后可能引发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