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又吐是怎么回事

宝宝发烧又吐可能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脑膜炎等原因有关。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治疗、抗感染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胃肠型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宝宝可能出现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家长需注意给宝宝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药物缓解症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急性胃肠炎多由饮食不当或病原体感染导致,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等。家长需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少量多次喂水。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布拉氏酵母菌散、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注意餐具消毒,避免生冷食物。
轮状病毒感染常见于婴幼儿,典型症状为发热、呕吐后出现水样便。家长需特别注意预防脱水,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锌制剂等。加强手部卫生,呕吐物要及时清理消毒。母乳喂养可继续,配方奶可暂时稀释喂养。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感染引起,宝宝可能出现高热、呕吐、脓血便等症状。需严格隔离处理排泄物,家长护理后要彻底洗手。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益生菌制剂等。饮食需无渣流质,恢复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脑膜炎属于急重症,除发热呕吐外,宝宝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前囟膨隆、抽搐等症状。家长发现异常须立即送医,确诊后需住院治疗。可能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甘露醇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药物。恢复期需定期随访评估神经系统发育。
家长应密切监测宝宝体温变化,发热时可使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呕吐后暂禁食1-2小时,之后从少量流质开始喂养。注意观察尿量、精神状态等脱水指征。保持居室温度适宜,避免穿盖过多影响散热。所有药物均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及时复诊,必要时完善血常规、粪便检查等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