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能不能继续吃母乳

母乳性黄疸通常可以继续吃母乳,但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多数情况下不会对婴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少数情况需暂停母乳喂养。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多发生在出生后3-4天,与母乳摄入不足导致胆红素排泄减少有关。此时应增加母乳喂养频率至每天8-12次,促进肠道蠕动和胆红素排出。母亲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确保乳汁分泌量。若婴儿出现嗜睡、拒奶或体重下降超过7%,需及时就医评估。
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常持续至出生后2-3周,与母乳中某些成分抑制胆红素代谢相关。当血清胆红素值超过15mg/dl时,建议暂停母乳喂养24-48小时,改用配方奶观察黄疸消退情况。暂停期间母亲需规律挤奶维持泌乳功能。若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或伴有灰白色大便,需排除胆道闭锁等病理因素。
母乳性黄疸婴儿应每天接受经皮胆红素检测,记录喂养次数和排泄情况。避免阳光直射退黄,可能造成皮肤灼伤。母亲可适量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减少婴儿骨质发育异常风险。若黄疸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需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血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