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腔隙性脑梗

关键词: #脑梗
关键词: #脑梗
腔隙性脑梗是指大脑深部小动脉闭塞引起的微小梗死灶,直径通常小于15毫米,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由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因素导致,常见症状包括轻度肢体无力、感觉异常或言语不清,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是腔隙性脑梗最常见的病因,持续高压状态会导致脑内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最终形成脂质透明样变性。糖尿病引发的微血管病变同样会加速小动脉闭塞进程,高血糖环境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可能堵塞穿支动脉,吸烟会加重血管痉挛和内膜损伤。这类梗死多发生在大脑基底节区、丘脑或脑干,病灶虽小但累积多个可能影响神经传导通路。
典型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部位,内囊后肢病灶常引起对侧纯运动性轻偏瘫,丘脑腹后核梗死多导致偏身感觉障碍。部分患者出现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表现为中枢性面舌瘫伴上肢精细动作障碍。由于病灶体积小,约三分之一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才发现病灶,称为静息性腔隙性脑梗。反复发作可能进展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出现执行功能下降和信息处理速度减慢。
临床常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稳定斑块,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尼莫地平片改善脑微循环。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会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需长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急性期可考虑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清除氧自由基,但需严格把握用药指征。
确诊需依靠头颅MRI检查,DWI序列能早期显示缺血病灶,表现为高信号小圆形病灶。CT对陈旧性病灶显示为低密度影,但急性期检出率较低。经颅多普勒超声可评估颅内动脉血流状况,颈部血管超声能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分患者需要完善糖化血红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以明确代谢异常因素。
预防重点在于控制基础疾病,每日监测血压并维持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内。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深海鱼类和坚果摄入,限制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突然剧烈转头或憋气动作。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和认知功能筛查,发现言语流畅性下降或记忆力减退应及时就医。夜间打鼾严重者需排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缺氧状态会加重小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