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怎么造成的

传染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0次浏览

登革热可能由登革病毒感染、蚊虫叮咬传播、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登革热通常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痛、皮疹、出血倾向等症状,可通过防蚊灭蚊、对症治疗、补液支持等方式干预。

1、登革病毒感染

登革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在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导致病毒血症。感染后可能出现突发高热、眼眶痛、关节痛等典型症状。治疗需卧床休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避免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以防出血加重。

2、蚊虫叮咬传播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其叮咬携带病毒者后再叮咬健康人即可传播。蚊虫繁殖与积水环境密切相关,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点、鼻出血等出血倾向。清除家中积水容器,使用氯菊酯杀虫剂灭蚊是关键预防措施。

3、免疫力低下

营养不良、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较差人群更易发展为重症登革热。这类患者可能出现持续呕吐、腹痛、嗜睡等预警症状。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重症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补液,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悬液。

4、环境因素

热带亚热带地区雨季积水增多,蚊媒密度升高导致疫情暴发。人口密集区域传播风险更高,患者常见全身红色斑丘疹。社区应定期开展蚊虫消杀,居民可使用避蚊胺驱蚊液,安装纱窗纱门防蚊。

5、遗传易感性

某些基因型人群感染后更易出现血浆渗漏等重症表现。这类患者可能出现血液浓缩、低蛋白血症,需监测红细胞压积。治疗中可酌情使用人血白蛋白,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免加重感染。

预防登革热需做好防蚊措施,穿着浅色长袖衣物,使用蚊帐和驱蚊剂。出现发热伴皮疹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疫情高发期应配合政府开展灭蚊行动,清理住宅周边废弃容器积水。恢复期应多饮水,进食高蛋白易消化食物,避免剧烈运动直至完全康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