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食疗养生编辑 医路阳光
0次浏览

关键词: #贫血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因体内铁元素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贫血类型,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缺铁性贫血可能与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慢性失血、妊娠哺乳期需求增加、胃肠疾病等因素有关。

1、铁摄入不足

长期偏食或饮食中铁含量不足是常见诱因,尤其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及素食人群。红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食物含铁丰富,日常可增加这类食物的摄入。若已出现血红蛋白下降,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等。

2、吸收障碍

胃酸缺乏、胃肠手术后或乳糜泻等疾病会影响铁的吸收。患者常伴随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同时选择吸收率较高的铁剂如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并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3、慢性失血

女性月经过多、消化道溃疡出血、痔疮反复出血等会导致铁持续丢失。患者可能出现黑便、经量增多等症状。需通过胃肠镜等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同时使用富马酸亚铁颗粒、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等药物补铁。

4、妊娠哺乳期需求增加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对铁的需求量显著增加,易出现血红蛋白低于110g/L的情况。建议孕早期开始预防性补铁,可选用乳酸亚铁片、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等,并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

5、胃肠疾病

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疾病会破坏胃黏膜,影响铁离子转化。患者多伴有上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需根治幽门螺杆菌,同时服用硫酸亚铁缓释片等对胃肠刺激较小的铁剂。

缺铁性贫血患者日常应保证红肉、动物血制品、木耳等含铁食物的摄入,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补铁治疗期间需每月复查血红蛋白,直至铁蛋白恢复正常。若口服铁剂不耐受或吸收不良,需就医评估是否需静脉补铁。长期贫血未纠正者应排查肿瘤等隐匿性失血疾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