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脏房间隔缺损怎么治

心血管内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0次浏览

关键词: #心脏 #新生儿

新生儿心脏房间隔缺损可通过定期随访、药物治疗、介入封堵术、外科手术等方式治疗。房间隔缺损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遗传因素、母体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喂养困难、呼吸急促、多汗等症状。

1、定期随访

缺损直径小于5毫米的新生儿可暂不干预,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日常需监测体重增长情况,避免剧烈哭闹。若出现喂养量下降、口唇青紫等表现需及时就诊。

2、药物治疗

合并肺动脉高压时需使用地高辛口服溶液强心,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改善循环。存在心力衰竭者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利尿。药物治疗需在心血管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3、介入封堵术

中央型继发孔缺损且边缘残端大于5毫米时,可在3岁后行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需完善经食道超声评估缺损形态,术后需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

4、外科手术

原发孔型缺损或合并其他心脏畸形需在1岁内行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采用自体心包补片或人工材料修补,术后需在重症监护室观察48-72小时。

5、并发症管理

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贫血患儿需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者需终生吸氧,禁用血管扩张类药物。

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按需补充维生素AD滴剂。保持室内温度24-26℃,湿度50%-60%。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接种疫苗前需咨询心内科医师。术后患儿需每半年复查心脏超声直至成年,青春期后仍需关注心律失常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