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新生儿吐奶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奶量、拍嗝、使用防胀气奶瓶等方式缓解。吐奶通常由生理性胃部发育不成熟、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乳糖不耐受等原因引起。
1、调整姿势喂奶时保持婴儿头部高于腹部,采用半直立姿势,喂奶后竖抱20分钟。生理性吐奶无须特殊治疗,随月龄增长会逐渐改善。
2、控制奶量少量多次喂养,避免过度喂食。每次喂奶量不超过胃容量,配方奶喂养需按体重计算毫升数。家长需观察婴儿饥饿信号,避免强迫进食。
3、有效拍嗝喂奶中途及结束后用空心掌轻拍背部,帮助排出吞咽的空气。家长需掌握正确拍嗝手法,可采取坐位拍嗝或肩部趴卧拍嗝姿势。
4、更换奶瓶选择防胀气奶瓶减少空气吸入。病理性吐奶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病有关,表现为频繁呕吐、体重不增,需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混悬液、蒙脱石散等药物。
若吐奶伴随哭闹、体重下降或喷射性呕吐,家长需及时就医排查幽门肥厚等器质性疾病。日常注意记录吐奶频率和性状,避免喂奶后立即平躺。
小孩夜间咳嗽严重可能与室内干燥、过敏原刺激、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环境湿度、回避过敏原、抗感染治疗、雾化吸入等方式缓解。
1、环境干燥冬季暖气或空调导致空气湿度低于40%可能刺激呼吸道黏膜。建议家长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在50%-60%,睡前用生理盐水喷雾湿润鼻腔。
2、过敏反应尘螨、宠物皮屑等过敏原易在夜间接触。家长需每周高温清洗床品,移除毛绒玩具,咳嗽持续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或孟鲁司特钠颗粒。
3、感冒后咳嗽病毒感染后气道高反应可能持续2-4周。表现为夜间平卧时咳嗽加重,可配合医生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或氨溴索口服液,配合拍背排痰。
4、支气管炎症支原体感染或细菌性支气管炎常伴喘息、低热。需完善血常规检查,医生可能开具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或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
保持卧室通风清洁,避免睡前两小时进食,若咳嗽伴随呼吸困难或持续超过两周应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