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什么样子的

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斑块,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鹅口疮多见于婴幼儿、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能伴随疼痛、进食困难等症状。
鹅口疮最典型的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乳白色或微黄色的斑块,常见于颊黏膜、舌面、上颚等部位。斑块形状不规则,边缘清晰,表面呈凝乳状或棉絮样,用棉签难以擦除,强行剥离后可能露出充血发红的基底面。斑块数量可从零星几处到密集分布,严重时可能融合成片。
白色斑块周围黏膜可能出现充血发红,尤其在斑块被擦拭后更为明显。婴幼儿可能因黏膜敏感而表现出烦躁不安、拒食等症状。部分患者伴随轻微出血,斑块剥离后可见点状出血点,这种情况提示黏膜损伤较重。
轻度鹅口疮可能无明显不适,但中重度感染常伴随灼热感、刺痛感,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流涎增多。病变累及咽喉时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婴幼儿可能出现哺乳次数减少、体重增长缓慢。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现病变扩散至食管或全身的症状。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者可能出现舌乳头萎缩,表现为舌面光滑发红与白色斑块并存。艾滋病患者可能出现厚实的白膜覆盖整个口腔黏膜。糖尿病患者可能反复发作且愈合缓慢,斑块基底面可能出现糜烂或溃疡。
鹅口疮需与奶渍残留、口腔白斑等区别。奶渍通常分布在舌面且易擦拭,而鹅口疮斑块黏附牢固。口腔白斑质地较硬且无充血基底,多见于烟酒刺激或长期机械摩擦部位。疱疹性口炎表现为群集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而非白色膜状物。
保持口腔清洁有助于预防鹅口疮复发,婴幼儿喂养后可用温水清洁口腔,避免过度擦拭黏膜。母乳喂养者需注意乳头清洁,人工喂养者应定期消毒奶瓶奶嘴。成人患者应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出现进食困难、发热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开具制霉菌素混悬液、克霉唑口腔贴片等抗真菌药物。日常饮食宜清淡,避免过烫或刺激性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