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小孩是否得了多动症

儿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0次浏览

关键词: #小孩 #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可通过行为观察、专业评估量表、注意力测试、排除其他疾病、结合发育史等方式综合判断。多动症通常由遗传因素、脑功能异常、环境刺激、神经递质失衡、早产或低体重等原因引起。

1、行为观察

持续6个月以上存在与年龄不符的注意力涣散、多动或冲动行为,如上课无法静坐、频繁打断他人对话。需记录孩子在家庭、学校等不同场景的表现,注意排除因疲劳或情绪波动导致的短暂行为异常。家长可通过标准化行为量表初步筛查,但最终诊断需由专业医生完成。

2、专业评估量表

常用康纳斯行为评定量表或SNAP-IV量表,由家长和教师分别填写。量表涵盖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两个维度,评分超过临界值提示异常。评估时需结合儿童近期行为变化,避免因单次评估产生偏差。部分医院会采用连续性操作测试辅助诊断。

3、注意力测试

通过计算机化持续注意力测试检测反应抑制能力,如TOVA测试可量化注意力波动和错误率。测试结果显示反应时间变异大、遗漏错误多可能提示多动症。该测试需在安静环境中进行,适用于6岁以上儿童,测试结果需与临床表现相互印证。

4、排除其他疾病

需鉴别甲状腺功能亢进、焦虑障碍、听力障碍等疾病,这些疾病可能表现为类似症状。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测、听力筛查等。若儿童同时存在情绪爆发或学习困难,还需评估是否共患对立违抗障碍或特定学习障碍。

5、结合发育史

收集孕期情况、运动语言发育里程碑、既往疾病史等信息。早产儿或曾有脑损伤的儿童风险较高。医生会关注症状是否在12岁前出现,以及是否对学业或社交功能造成显著损害。发育史信息有助于区分多动症与正常儿童活泼好动的差异。

家长发现孩子存在注意力持续困难、多动冲动等症状时,应记录具体行为表现及时就诊。日常生活中可帮助孩子建立规律作息,采用可视化任务清单提升专注力,避免过度批评。学校环境中建议教师采用分段式任务布置,适当给予行为正向强化。确诊后需遵医嘱进行行为干预或药物治疗,定期复诊评估进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