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奶吗

母乳性黄疸通常可以继续喂奶,但需结合胆红素水平和婴儿状态综合评估。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多数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增高或喂养不足有关,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一般不影响婴儿生长发育。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多发生在出生后3-4天,与母乳摄入不足导致肠肝循环增加有关。此时应加强母乳喂养频次,每日哺乳8-12次,促进胆红素排泄。若胆红素值处于安全范围且婴儿精神状态良好、体重增长正常,无需停止母乳喂养。可配合日光照射护理,每日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的温和阳光,让婴儿裸露四肢照射5-10分钟。
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常持续至出生后2-3周,可能与母乳中某些成分抑制胆红素代谢有关。当血清胆红素超过256μmol/L或婴儿出现嗜睡、拒奶、肌张力减低等异常表现时,需暂停母乳喂养48-72小时,改用配方奶并监测胆红素变化。暂停哺乳期间应定时挤出母乳维持泌乳量,待胆红素下降后可恢复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婴儿应定期监测经皮胆红素值,出生后第3天、第5天及第7天需重点随访。哺乳期母亲需保持均衡饮食,避免摄入含亚硝酸盐的腌制食品,适量增加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摄入。若黄疸持续超过4周或伴有大便陶土色、尿液深黄等症状,需及时排查胆道闭锁等病理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