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怎么预防手足口病

儿科编辑 医颗葡萄
0次浏览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宝宝

预防手足口病可通过保持卫生、接种疫苗、避免接触传染源、增强免疫力、定期消毒等方式实现。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1、保持卫生

家长需帮助儿童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至少20秒,尤其在进食前、如厕后、外出回家时。避免儿童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鼻眼。定期修剪指甲以减少病毒藏匿。儿童使用的餐具、玩具应单独清洗,避免与他人混用。

2、接种疫苗

EV71灭活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重症的有效手段,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该疫苗可针对性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降低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概率。家长需按免疫程序完成两剂次接种,间隔1个月。

3、避免接触传染源

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如游乐场、早教中心等。发现周围有患儿时,应隔离观察至少2周。不与患儿共用物品,患儿分泌物污染的衣物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托幼机构出现病例时,家长可考虑暂时居家看护。

4、增强免疫力

保证儿童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搭配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维持规律作息,确保每天10-12小时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但避免过度疲劳。母乳喂养的婴儿应持续喂哺至2岁,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有助于提升抵抗力。

5、定期消毒

儿童常接触的门把手、桌椅表面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衣物床单用60℃以上热水洗涤。奶嘴、牙胶等入口物品煮沸消毒5分钟。室内保持通风,每天开窗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紫外线灯可对空气消毒,但需在无人环境下使用。

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状态,出现拒食、持续高热、肢体抖动等症状时立即就医。患病儿童需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1周,康复初期仍可能排毒。日常注意观察托幼机构的卫生管理情况,配合学校做好晨检工作。流行季节可每日检查儿童手心、足底、口腔有无异常皮疹,早发现早干预。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