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是什么原因

慢性腹泻可能由肠道菌群失调、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乳糖不耐受、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慢性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便持续超过4周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饮食不规律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表现为腹胀伴随腹泻。可通过补充益生菌调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同时需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精神压力或胃肠动力异常可能引发肠易激综合征,典型症状为腹痛后腹泻。治疗可选用匹维溴铵片缓解痉挛,或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配合低FODMAP饮食管理。
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会导致黏液脓血便,可能与免疫异常有关。需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严重时需采用英夫利西单抗注射液进行生物治疗。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者摄入乳制品后会出现水样腹泻,多伴有肠鸣音亢进。建议选择无乳糖奶粉替代,必要时口服乳糖酶胶囊帮助分解乳糖。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加速肠蠕动,造成排便次数增多且粪便不成形。需通过甲巯咪唑片控制甲状腺功能,同时监测心率等指标变化。
慢性腹泻患者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高脂高纤维食物,注意补充电解质水分。建议记录每日排便情况及饮食内容,就诊时携带相关资料帮助医生判断。急性腹泻超过3天无缓解或出现发热、血便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