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手足口病要应该怎样处理

儿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0次浏览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宝宝

宝宝得手足口病可通过隔离防护、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调整、药物干预等方式处理。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1、隔离防护

患病宝宝需单独使用餐具玩具,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家长接触患儿前后需用含氯消毒液洗手,患儿分泌物需用84消毒液处理。隔离期通常持续至皮疹结痂后1周,期间避免去幼儿园等公共场所。

2、皮肤护理

手足皮疹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疱疹破溃处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宽松棉质衣物,剪短指甲避免抓破皮疹。洗澡水温不超过38℃,禁用碱性沐浴露刺激皮肤。

3、口腔护理

口腔疱疹可用康复新液含漱,进食后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疼痛明显时可局部喷涂利多卡因凝胶,或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镇痛。避免进食过热、过酸或坚硬食物刺激溃疡面。

4、饮食调整

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牛奶,少量多餐补充营养。可适量饮用绿豆汤、西瓜汁等清热解毒饮品。疱疹期避免柑橘类水果,恢复期逐步添加鸡蛋羹、土豆泥等半流质食物。

5、药物干预

发热超过38.5℃可服用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重症需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利巴韦林气雾剂可用于呼吸道症状,干扰素α2b喷雾剂能抑制病毒复制。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保持居室通风换气,每日用紫外线消毒房间30分钟。患儿衣物需煮沸消毒,玩具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恢复期可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增强免疫力,但需警惕心肌损伤等并发症。家长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若发现嗜睡、呕吐、肢体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须立即送往医院儿科急诊治疗。日常培养宝宝洗手习惯,流行季节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重症手足口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