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可以看出慢性胰腺炎吗

消化内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0次浏览

关键词: #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

彩超可以辅助诊断慢性胰腺炎,但通常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确诊。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方式主要有腹部彩超、CT扫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胰腺功能检测等。

1、腹部彩超

腹部彩超能观察胰腺形态变化,慢性胰腺炎可能表现为胰腺体积缩小、轮廓不规则、实质回声增强伴钙化灶。但对早期轻度纤维化或微小钙化敏感性较低,易受胃肠气体干扰。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提高成像质量。

2、CT扫描

CT能更清晰显示胰腺钙化、胰管扩张及假性囊肿等特征性改变,对胰腺实质病变的检出率超过彩超。薄层增强CT可评估胰腺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鉴别胰腺癌等占位性病变。检查时需注射碘对比剂,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无创显示胰胆管系统全貌,能准确判断胰管狭窄、串珠样改变等慢性胰腺炎典型表现。对软组织分辨率高且无辐射,适合儿童及孕妇。但检查时间长,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禁用。

4、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通过内镜直接造影可清晰显示胰管分支病变,诊断敏感度达90%以上,同时能进行胰管支架置入等治疗。属于有创检查,可能引发胰腺炎、穿孔等并发症,通常作为二线诊断手段。

5、胰腺功能检测

粪便弹性蛋白酶检测可评估胰腺外分泌功能,血糖监测反映内分泌功能损害程度。联合影像学检查能全面评估病情进展,但无法单独作为诊断依据。需多次取样以提高准确性。

慢性胰腺炎患者应严格戒酒,采用低脂高蛋白饮食,每日分5-6餐少量进食。可适量补充胰酶制剂改善消化吸收,如胰酶肠溶胶囊。定期监测血糖及营养状况,出现持续腹痛、脂肪泻加重时需及时复查影像学。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胰腺癌筛查,尤其伴有胰管狭窄或囊肿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