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足口病怎么办

儿童手足口病可通过保持卫生、隔离防护、对症治疗、饮食调理、密切观察等方式处理。儿童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
家长需督促儿童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双手,特别是饭前便后以及接触公共物品后。儿童使用的餐具、玩具、衣物等物品需定期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或煮沸消毒。保持家庭环境通风,避免病毒在密闭空间传播。
患儿应居家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防止交叉感染。家长需注意患儿的口腔分泌物、粪便等排泄物处理,使用后的纸巾等物品需密封丢弃。患儿症状消失后仍需隔离一段时间,通常为发病后两周左右。
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发热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口腔溃疡可使用康复新液漱口或局部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皮肤疱疹可外涂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
患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适量食用米粥、面条、蒸蛋等软质食物,温度不宜过高。鼓励多饮水,可饮用温凉的白开水或淡盐水。若口腔溃疡严重,可使用吸管进食流质食物。
家长需每日监测患儿体温,观察精神状态、饮食情况。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嗜睡、肢体抖动、呕吐等症状,可能提示重症手足口病,需立即就医。病程中注意观察皮疹变化,避免患儿抓挠导致继发感染。
手足口病患儿应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患病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休息。恢复期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家庭其他成员也应注意个人卫生,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进行预防性用药。若患儿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