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伴糜烂饮食怎么注意

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需遵循低刺激、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饮食原则,避免加重胃肠黏膜损伤。饮食调整主要有选择清淡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限制高脂饮食、补充优质蛋白等方式。
优先选择米粥、面条、馒头等低纤维主食,搭配蒸煮的南瓜、胡萝卜等软烂蔬菜。急性发作期可将食材打成糊状,减少机械性刺激。避免食用粗粮、竹笋等高纤维食物,防止摩擦糜烂创面。
每日进食5-6次,每餐控制在200-300毫升容量。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均会刺激胃酸分泌,建议设定固定进餐时间。餐后保持直立位30分钟,睡前2小时禁食。
严格避免辣椒、芥末、咖喱等调味料,禁用含酒精、咖啡因的饮品。过热或过冷食物易诱发黏膜血管收缩,食物温度建议维持在40-50摄氏度。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可能加重炎症反应。
减少肥肉、动物内脏、奶油等饱和脂肪酸摄入,每日油脂控制在25克以下。油炸食品会延缓胃排空,增加反流风险。可选用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选择清蒸鱼、蛋羹、嫩豆腐等易吸收的蛋白质来源,每日摄入60-80克。牛奶需观察个体耐受性,乳糖不耐受者可改用低乳糖配方。避免加工肉制品中的防腐剂刺激。
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应建立饮食日记,记录食物种类与症状关联。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禁用煎炸、烧烤。合并贫血时可增加猪肝、菠菜等富铁食物,但需充分烹煮软化纤维。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黑便时,须及时进行胃镜复查评估黏膜修复情况。长期饮食管理需配合医生指导的药物疗程,避免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