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抽搐原因是什么

儿科编辑 医点就懂
0次浏览

关键词: #发烧 #小儿 #小儿发烧

小儿发烧抽搐可能与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电解质紊乱、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有关。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抽搐原因,多发生在体温快速上升期,表现为全身性或局部性肌肉抽动,通常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炎可引起持续性抽搐并伴随意识障碍。癫痫患儿在发热时易诱发发作,需与热性惊厥鉴别。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等电解质失衡也可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部分遗传代谢异常如苯丙酮尿症在发热时代谢紊乱加重,可能诱发抽搐。

1.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体温超过38.5℃时突发意识丧失和四肢强直阵挛,通常24小时内仅发作1次。发病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家长需立即松开患儿衣领保持侧卧位,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窒息。临床常用地西泮注射液直肠给药或咪达唑仑口腔黏膜溶液紧急止惊。多数患儿随年龄增长发作减少,但反复发作超过3次需考虑预防性使用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

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除抽搐外多伴有喷射性呕吐、前囟膨隆和布氏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显著升高。病毒性脑炎常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伴局灶性抽搐,头颅MRI可显示颞叶异常信号。治疗需及时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联合万古霉素注射液抗感染,严重颅内高压时需甘露醇注射液脱水降颅压。家长发现患儿颈项强直或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

3.癫痫发作

既往确诊癫痫的患儿发热时易突破药物控制阈值,出现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或肌阵挛发作。与热性惊厥不同,癫痫发作可无高热且持续时间较长。家长需记录发作形式和持续时间,调整原有用药方案如丙戊酸钠口服溶液或奥卡西平口服混悬液剂量。发作超过5分钟需使用咪达唑仑鼻喷雾剂紧急终止发作。

4.电解质紊乱

婴幼儿腹泻伴发热时大量电解质丢失可能引发低钙性手足搐搦,特征为腕足痉挛和喉痉挛。静脉补钙需使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缓慢推注,同时纠正低镁血症可予硫酸镁注射液。母乳喂养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好发于春季,需长期补充维生素D滴剂配合钙剂。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有无眼皮跳动或口周震颤等先兆。

5.遗传代谢病

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发热时体内异常代谢产物堆积,出现呕吐、嗜睡后进展为抽搐,尿液气相色谱可检测特征性有机酸升高。急性期治疗需限制蛋白摄入并静脉输注左卡尼汀注射液。葡萄糖转运蛋白1缺陷综合征患儿发热时脑能量供应不足,可通过生酮饮食配合三磷酸腺苷二钠片改善症状。家长对已知遗传病患儿应提前制定发热管理方案。

家长发现小儿发烧抽搐时应保持镇定,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记录抽搐持续时间及表现形式。禁止强行按压肢体或塞入硬物到口腔。退热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或布洛芬混悬滴剂,避免使用酒精擦浴。抽搐持续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立即送医。日常应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按时接种疫苗,癫痫患儿需规律服药并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发热期间保证充足水分摄入,维持室内通风和适宜温湿度。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