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手足口病的治疗

小孩手足口病可通过抗病毒治疗、退热镇痛、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临床常用利巴韦林颗粒、更昔洛韦分散片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患儿出现持续高热或神经系统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根据病情使用干扰素喷雾剂辅助治疗。抗病毒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这两种药物兼具退热和镇痛作用,能缓解口腔疱疹导致的进食疼痛。用药间隔需遵医嘱,避免过量使用。物理降温可采用温水擦浴,禁止使用酒精擦浴。
口腔疱疹破溃后可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或应用开喉剑喷雾剂减轻疼痛。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牛奶、米汤,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创面。家长需每日检查患儿口腔情况,发现黏膜大面积糜烂时应就医处理。
手足皮疹未破溃时可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止痒,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疱疹破裂后可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给患儿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修剪指甲避免抓挠。出现皮疹化脓、周围皮肤红肿等感染迹象需及时就诊。
疾病期间应保证充足水分和电解质摄入,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给予高蛋白流食如豆浆、蒸蛋,少量多餐维持营养。维生素C泡腾片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需溶解后服用避免刺激口腔。恢复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手足口病患儿需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家长应每日监测体温和皮疹变化。保持居室通风,玩具餐具定期消毒。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有无肢体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儿1-2周可痊愈,若出现持续高热、嗜睡、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须立即就医。日常培养勤洗手习惯,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