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耳朵里有耵聍

关键词: #耳朵
关键词: #耳朵
耳朵里有耵聍可通过观察耳道分泌物、听力变化、耳部不适感、耳镜检查及专业清理需求等方式判断。耵聍是外耳道皮脂腺和耵聍腺的正常分泌物,多数情况下可自行排出,但过量堆积可能引发症状。
正常耵聍为淡黄色蜡状物,干燥后呈片状或块状。若发现耳道内有深褐色黏稠物或硬块,可能为耵聍栓塞。部分人群耵聍分泌旺盛或耳道狭窄时,分泌物可能附着于耳道壁,需借助挖耳勺或棉签辅助观察,但避免自行深掏以防损伤。
耵聍完全堵塞耳道时可能出现传导性听力下降,表现为听声音沉闷或需要调高音量。症状常为单侧渐进性,与感冒或中耳炎引起的突发听力下降不同。若伴随耳闷胀感或耳鸣,需考虑耵聍压迫鼓膜可能。
耵聍过多可能引起耳内瘙痒、压迫感或疼痛,尤其在游泳后耵聍吸水膨胀时症状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射性咳嗽,因耵聍刺激迷走神经耳支所致。若伴随耳道红肿或流脓,需排除外耳道炎。
临床常用耳窥镜或电子耳镜观察耳道情况,可明确耵聍位置、性状及堵塞程度。医生会根据耵聍硬度选择生理盐水冲洗、耵聍钩取出或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等处理方式。影像学检查如CT仅用于排除并发症。
当出现持续耳闷、听力减退或耳痛时,建议至耳鼻喉科就诊。糖尿病患者、外耳道狭窄者或佩戴助听器人群更易发生耵聍栓塞,需定期专业清理。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发现其频繁掏耳或抓挠耳部时应及时就医。
日常避免频繁掏耳或使用尖锐物品清理,以免将耵聍推向深处或划伤耳道。洗澡时可用棉球轻堵外耳道防止进水,游泳佩戴耳塞。若耳道干燥瘙痒,可遵医嘱使用矿物油滴耳液润滑。出现突发耳痛、眩晕或流脓等异常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排除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