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怎么治

急性脑血管病可通过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血压管理、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方式干预。急性脑血管病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脏病、血管畸形和血液病等因素引起。
发病6小时内且符合适应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注射液或注射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溶栓治疗需严格排除脑出血风险,治疗后需监测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变化。溶栓后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轻微出血症状。
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可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该治疗需警惕消化道出血风险,合并胃溃疡患者需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导致黑便、呕血等消化道出血表现。
急性期血压过高时需静脉泵入乌拉地尔注射液或尼卡地平注射液缓慢降压,避免血压骤降加重脑缺血。血压管理目标为24小时内降幅不超过基础血压的25%,合并高血压脑病时需紧急降压。
大面积脑梗死可行去骨瓣减压术,脑出血量超过30毫升可选择血肿清除术。手术治疗需评估患者GCS评分及瞳孔变化,术后可能发生脑水肿、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病情稳定48小时后可开始床旁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活动和吞咽功能训练。康复治疗需循序渐进,结合针灸和经颅磁刺激等物理疗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需长期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并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建议每日监测血压变化,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和头颅CT。出现头痛加重、肢体无力新发或意识障碍时需立即就医。康复期可进行步行训练和手功能锻炼,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