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得了肝癌

肿瘤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0次浏览

关键词: #肝癌

肝癌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病理活检等方式诊断。肝癌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暴露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肝区疼痛、消瘦、黄疸等症状。建议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肝癌初筛的首选方法,能发现直径超过10毫米的肝内占位病变。增强CT或MRI可进一步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血管侵犯情况,典型肝癌在动脉期呈快速强化,门静脉期快速消退。对于疑难病例,可结合超声造影或肝胆特异性MRI对比剂提高诊断准确性。

2、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是肝癌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超过400微克每升且持续升高需高度警惕。约70%肝癌患者伴有甲胎蛋白升高,但需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炎等干扰因素。可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等标志物提高检出率。

3、病理活检

肝穿刺活检是确诊肝癌的金标准,通过超声引导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典型肝癌细胞呈多边形,排列成梁索状,可见胆汁分泌。活检存在出血风险,凝血功能异常者需谨慎,必要时可改用液体活检检测循环肿瘤DNA。

4、高危因素评估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合并肝硬化者肝癌发生概率显著增加。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也是常见诱因。有肝癌家族史者应提前至30岁开始每6个月进行超声联合甲胎蛋白筛查。

5、症状识别

早期肝癌常无症状,进展期可出现右上腹隐痛或胀痛,疼痛可能向右肩放射。部分患者首发表现为进行性消瘦、食欲减退等恶病质症状。肿瘤压迫胆管可引起皮肤巩膜黄染,晚期可能出现腹水、肝性脑病等肝功能失代偿表现。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肝脏健康,乙肝病毒携带者须严格戒酒并定期监测肝功能。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体检时增加肝脏超声检查,已有慢性肝病患者需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或抗纤维化治疗。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减少黄曲霉毒素暴露,出现持续乏力、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等预警症状时应尽早就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