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和肾衰竭是一个病吗

尿毒症和肾衰竭不是同一种疾病,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两者关系主要体现在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不同阶段,主要区别有肾功能损害程度、临床表现、治疗方式等方面。
慢性肾衰竭指肾脏功能渐进性丧失的病理状态,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5期;尿毒症特指慢性肾衰竭第5期,即终末期肾脏病,此时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分钟,肾脏几乎完全丧失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的功能。
慢性肾衰竭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夜尿增多、轻度贫血;进展至尿毒症期会出现严重水肿、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心包积液、尿毒症脑病等全身多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肌酐超过707微摩尔/升、血尿素氮显著升高。
慢性肾衰竭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慢性病持续损伤肾单位导致;尿毒症的发生与残余肾单位无法代偿、尿毒症毒素蓄积有关,这些毒素包括胍类化合物、酚类物质和中分子物质等。
慢性肾衰竭3期前以控制原发病、延缓进展为主;尿毒症必须依赖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三种方式,同时需纠正肾性贫血、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并发症。
早期慢性肾衰竭通过干预可长期维持肾功能稳定;尿毒症患者5年生存率约50%,其死亡风险主要来自心血管并发症和感染,规范透析治疗可显著改善生存质量。
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建议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高钾高磷食物如香蕉、坚果等,根据肾功能分期调整蛋白质摄入量,适度进行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严格遵医嘱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D等药物,出现水肿加重或呼吸困难等尿毒症前兆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