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属于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人群
传染科编辑
医颗葡萄
传染科编辑
医颗葡萄
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无保护性行为者、静脉注射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性传播感染患者及职业暴露人群。高危行为与病毒传播途径直接相关,需针对性加强防护意识与检测干预。

未使用安全套的异性或同性性行为是艾滋病病毒主要传播途径。多性伴侣、商业性行为等高风险性行为会显著增加感染概率。黏膜破损时病毒更易通过精液、阴道分泌物进入血液循环。建议定期检测并坚持使用安全套。
共用被污染的注射器可使病毒通过血液直接传播。吸毒后判断力下降常导致高风险性行为叠加。吸毒人群合并丙型肝炎等血液传播疾病时会进一步削弱免疫系统。美沙酮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提供可降低传播风险。
直肠黏膜单层上皮结构脆弱更易破损,肛交行为传播效率是阴道性交的18倍。隐匿性行为特征导致检测和治疗延迟。暴露前预防用药和定期筛查可有效阻断传播链。

梅毒、淋病等性病造成的生殖器溃疡或炎症会破坏黏膜屏障。免疫细胞聚集增加病毒靶向感染机会。合并性病患者病毒载量通常更高,需同步治疗基础感染。
医务人员在手术、注射等操作中可能接触感染者血液。警察、司法人员在处置吸毒人员时存在针刺伤风险。暴露后72小时内启动阻断治疗可降低99%感染概率。

建议高危人群每3-6个月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早期诊断可显著改善预后。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保持单一性伴侣关系并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医务人员需严格执行标准防护措施,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评估阻断治疗指征。营养均衡膳食和规律运动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但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造成黏膜损伤。社会支持对高危人群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歧视态度会阻碍检测和治疗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