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的症状是什么引起的
消化内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消化内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急性肠炎的症状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寄生虫感染及过敏反应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恶心呕吐及脱水等。

病毒性肠炎常见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性肠炎多由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或大肠杆菌引起。病原体侵入肠道后破坏黏膜屏障,刺激肠蠕动加快,导致水样腹泻和电解质紊乱。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细菌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后,其产生的肠毒素直接刺激肠道神经。常见于未充分加热的乳制品、肉类,发病急骤,多在进食后2-6小时出现剧烈呕吐伴水泻,通常24小时内缓解。
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药物可能损伤肠黏膜。广谱抗生素使用后易引发艰难梭菌过度增殖,产生毒素导致伪膜性肠炎,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化疗药物则直接破坏肠上皮细胞再生能力。

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等寄生虫吸附于小肠绒毛,干扰营养吸收并引发炎症反应。阿米巴痢疾特征为果酱样便伴里急后重,贾第虫病则呈现脂肪泻和腹胀,需粪便镜检确诊。
部分人群对海鲜、乳糖等食物过敏,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变态反应导致肠黏膜水肿。乳糖不耐受者因缺乏乳糖酶,未分解的乳糖在肠道发酵产气,引发痉挛性腹痛和泡沫样便。

发病期间建议采用BRAT饮食香蕉、米饭、苹果泥、吐司,避免高脂高纤维食物。口服补液盐每公斤体重50-100毫升预防脱水,症状持续48小时以上或出现血便、高热需就医。恢复期可补充益生菌调节菌群,注意餐具消毒和生熟食分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