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女性部位保健编辑
健康小灵通
女性部位保健编辑
健康小灵通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可通过适量运动、避免久坐久站、穿着弹力袜、控制基础疾病、调整饮食等方式实现。下肢静脉血栓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红等症状。

规律运动有助于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降低血栓形成概率。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久坐人群可每小时活动踝关节,做踮脚尖动作。术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开始床上踝泵运动,通过踝关节屈伸带动小腿肌肉收缩,模拟泵血功能。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导致静脉血流淤滞。需要久坐工作者建议使用脚踏板,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长途旅行时可穿着医用弹力袜,每小时做10次踝关节旋转运动。卧床患者应定时翻身,家属可协助进行被动下肢按摩。
医用梯度压力弹力袜能提供由下至上递减的压力,促进静脉回流。选择时需测量踝部和小腿周径,确保压力值为20-30毫米汞柱。使用时注意平整无褶皱,白天穿戴8小时,睡前脱下。皮肤破损、动脉缺血患者禁用。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会损伤血管内皮。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遵医嘱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二甲双胍缓释片等药物。房颤患者应规律使用华法林钠片或利伐沙班片抗凝。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需评估血栓风险。
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血液浓缩。增加深海鱼、亚麻籽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减少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摄入。可适量食用生姜、大蒜等具有抗血小板作用的食材。肥胖者需控制每日总热量,保持体重指数在24以下。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需建立健康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穿过紧衣物。乘坐长途交通工具前2小时可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毫克。术后患者按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性抗凝。出现单侧下肢突发肿胀、皮温升高时,应立即就医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尿激酶溶栓或利伐沙班片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