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是如何引起的八个原因
女性疾病编辑
医普小新
女性疾病编辑
医普小新
子宫脱垂可能由盆底肌松弛、分娩损伤、长期腹压增高、雌激素水平下降、先天发育异常、盆腔手术史、慢性咳嗽或便秘、年龄增长等因素引起。子宫脱垂主要表现为会阴部坠胀感、排尿困难、排便异常等症状,可通过盆底肌锻炼、子宫托放置、雌激素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盆底肌群支撑力减弱是子宫脱垂的常见原因。妊娠期激素变化会导致韧带松弛,产后若未及时修复可能造成盆底肌持续性松弛。这类患者常伴有压力性尿失禁,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严重时需使用子宫托或行盆底重建术。
难产、产程延长或多次阴道分娩可能损伤盆底神经肌肉。巨大儿分娩会导致耻骨宫颈筋膜撕裂,使子宫失去支撑。这类损伤引起的脱垂多在产后数年显现,初期可通过电刺激治疗,重度需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慢性便秘、肥胖或长期负重劳动会增加腹腔压力。持续压力使子宫韧带逐渐拉伸变形,常见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妇女。这类患者需控制体重,避免提重物,同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缓解便秘。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盆底结缔组织萎缩。生殖道黏膜变薄会使子宫韧带失去弹性,常见于60岁以上女性。可局部使用雌三醇乳膏改善黏膜状态,配合普罗雌烯阴道胶囊维持组织弹性。

苗勒管发育不全或胶原蛋白合成障碍会导致盆底结构薄弱。此类患者年轻时即可出现脱垂,常合并阴道穹窿膨出。需避免剧烈运动,必要时行骶棘韧带固定术,可配合服用维生素E软胶囊辅助治疗。
子宫全切术后可能破坏盆底解剖结构。手术造成的韧带断端固定不牢或神经损伤,会使阴道顶端失去支撑。术后应定期复查,发生脱垂时可选择网片植入术,配合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支气管哮喘引发的持续性咳嗽。长期咳嗽产生反复腹压冲击,多见于老年吸烟女性。需控制原发病,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缓解咳嗽,同时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衰老导致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退行性变。80岁以上女性发生率显著增高,多伴有膀胱直肠膨出。高龄患者首选子宫托保守治疗,可服用硫酸软骨素片延缓结缔组织退化。

子宫脱垂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每日进行提肛运动锻炼盆底肌。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增加西蓝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摄入。使用子宫托者需定期消毒更换,术后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出现排尿困难或直肠压迫感应及时就诊,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雌三醇乳膏等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