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窗口期的症状是什么
常见性病编辑
健康解读者
常见性病编辑
健康解读者
艾滋病窗口期可能出现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皮疹、咽痛等症状。艾滋病窗口期通常指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2-4周内,此时病毒快速复制但抗体尚未产生,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现急性期症状。

体温超过37.3摄氏度的低热较为常见,可能持续1-2周。发热与病毒血症刺激免疫系统有关,可伴随夜间盗汗。此时血常规可能显示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但无法通过抗体检测确诊。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且有高危行为史,建议及时进行HIV核酸检测。
表现为持续性的疲倦感,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这与病毒消耗免疫细胞导致代谢紊乱有关,可能伴随肌肉酸痛。乏力程度因人而异,严重者可能出现日常活动困难。需注意与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疲劳鉴别。
常见于颈部、腋窝或腹股沟部位,表现为无痛性肿大,直径多超过1厘米。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可活动,通常持续数周。这是免疫系统对抗HIV时淋巴细胞增殖的表现,但并非特异性症状。

多呈现红色斑丘疹,好发于躯干和面部,一般不伴瘙痒。皮疹可能与病毒血症引起的血管炎有关,常在发热后出现,持续5-8天自行消退。需注意与药物过敏或其他病毒感染性皮疹区分。
咽部充血水肿导致吞咽疼痛,检查可见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这种症状与HIV直接侵袭口咽部黏膜有关,但容易被误认为普通上呼吸道感染。若咽痛伴随其他窗口期症状,应提高警惕。

窗口期症状缺乏特异性,约30%感染者无明显表现。所有症状都可能自行消失,但这不表示病毒清除。发生高危行为后3周可进行HIV核酸检测,6周后需进行抗体筛查。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保持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若确诊感染,须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