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从感染到死亡的过程中如何预防艾滋病
常见性病编辑
医路阳光
常见性病编辑
医路阳光
艾滋病从感染到死亡的过程中,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避免高危行为、规范使用安全套、及时进行暴露后预防、定期检测和规范治疗。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通过阻断传播途径和增强免疫力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

避免无保护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直接接触血液或体液的高危行为是预防HIV传播的核心措施。减少性伴侣数量、拒绝毒品注射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若发生职业暴露或强暴等意外情况,需在72小时内启动暴露后预防用药方案。
乳胶或聚氨酯安全套能有效阻隔HIV病毒穿透,正确使用可使性传播风险降低80%以上。需全程使用且避免滑脱破损,配合水基润滑剂可减少摩擦损伤。男男性行为者建议选择加厚型安全套,女用安全套也可作为备选方案。
发生高危接触后28天内需连续服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片+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片+多替拉韦钠片等三联药物。暴露后2小时内用药效果最佳,超过72小时则预防效果显著下降。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等不良反应。

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窗口期后采用第四代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可早期发现感染。确诊后需立即开展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孕产妇、吸毒人员等特殊群体应增加检测频次。
确诊感染者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坚持服用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片、多替阿夫米片等组合药物。规范治疗可使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水平,基本消除传播风险。同时需预防机会性感染,定期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等。

艾滋病感染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生食可能含有寄生虫的食物。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但应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接触者应接受检测和咨询,共同生活时避免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通过综合管理可显著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