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诊断

肺癌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方式综合判断。主要诊断方法有胸部CT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痰细胞学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
胸部CT检查是肺癌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手段,能够清晰显示肺部病变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特征。低剂量螺旋CT适用于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可发现直径较小的肺部结节。增强CT有助于判断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评估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可提高取材准确性。
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气管支气管腔内病变,适用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检查时可进行刷检、灌洗或活检获取组织标本。荧光支气管镜和超声支气管镜能提高早期病变检出率。支气管镜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有助于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
经皮肺穿刺活检适用于周围型肺部病变的诊断,在CT或超声引导下进行。该方法能获取足够的组织标本用于病理诊断和分子检测。常见并发症包括气胸和出血,术前需评估患者凝血功能。对于位置较深的病变,可采用同轴技术减少穿刺次数。
痰细胞学检查是无创性诊断方法,适用于中央型肺癌伴有咳血症状的患者。需连续采集3天晨痰送检,阳性率与肿瘤部位和病理类型相关。该方法操作简便但敏感性较低,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肺癌可能。液基细胞学技术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作为肺癌辅助诊断手段,常用指标包括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动态监测标志物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单独使用诊断价值有限,需结合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确诊肺癌后应根据病理类型和分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建议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咳嗽加重、胸痛或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家属应给予充分支持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