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的检查指标是什么?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的检查指标主要有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等。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严重疾病,需通过多项指标综合判断病情。
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等指标。心肌细胞坏死后这些酶会释放入血,通常在发病后4-6小时开始升高,18-24小时达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对心肌损伤具有较高特异性,正常值一般不超过25U/L。检测时需要动态观察数值变化,结合临床表现判断病情进展。
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最敏感特异的标志物,分为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两种亚型。心肌梗塞后3-4小时即可检测到升高,可持续7-10天。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90%,是诊断心肌梗塞的金标准。检测时需注意某些慢性肾病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塞的基础检查,可表现为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形成等特征性改变。根据导联变化可判断梗塞部位,如前壁、下壁或侧壁心肌梗塞。发病初期可能仅有T波高尖,随病情进展出现典型演变过程。需多次复查观察动态变化,必要时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可直观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能准确评估病变范围、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检查中发现血管狭窄超过70%具有临床意义,完全闭塞血管对应区域可能出现心肌梗塞。该检查为有创操作,需评估出血风险。
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心肌梗塞区域可能出现室壁运动异常。通过测量射血分数判断心功能受损程度,正常值大于50%。还可检测并发症如室壁瘤、乳头肌功能不全等。检查无创便捷,可床边重复进行,适合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
心肌梗塞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活动。饮食应低盐低脂,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6克。遵医嘱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调脂等药物,定期复查各项指标。出现胸痛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有氧运动,逐步恢复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