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可通过化学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治疗、隔离防护措施、中医辅助治疗等方式治疗。肺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午后低热等症状。

1、化学药物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是肺结核的核心治疗手段,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原则。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乙胺丁醇片、链霉素注射液等。这些药物需组合使用以减少耐药性,治疗周期通常需6-9个月。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视力等指标,防止药物不良反应。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或合并大咯血、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的情况。常见术式包括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等。术前需评估肺功能储备,术后仍需继续抗结核治疗以防止复发。手术风险包括术后感染、呼吸功能代偿不全等。

3、营养支持治疗

肺结核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建议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核桃、芝麻等坚果类食物。对于消化吸收功能较差者,可采用少食多餐方式,必要时使用肠内营养制剂。

4、隔离防护措施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需实施呼吸道隔离,佩戴口罩并单独居住。痰液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居室保持通风每日3次以上。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隔离期一般持续至痰菌转阴后2个月,期间避免前往公共场所。

5、中医辅助治疗

中医将肺结核归为肺痨范畴,可配合使用百合固金丸、养阴清肺丸等中成药。辨证施治常用滋阴润肺方剂,如月华丸加减。针灸选取肺俞、膏肓等穴位调节免疫功能。需注意中药不能替代抗结核药物,使用前应咨询中医师。

肺结核患者应保证每日8小时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居室温度维持在20-24摄氏度,湿度50%-60%为宜。戒烟限酒,减少呼吸道刺激。康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运动强度以不引起明显气促为度。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和痰检,全程完成药物治疗是治愈的关键。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时须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