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如何避免感染他人
传染科编辑
医言小筑
传染科编辑
医言小筑
肺结核患者可通过佩戴口罩、分室居住、规范用药、定期通风、避免随地吐痰等方式降低传染风险。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需严格遵循呼吸道隔离措施。

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口罩需完全覆盖口鼻,每4小时更换一次,潮湿或污染时立即更换。正确佩戴口罩可阻挡含有结核菌的飞沫扩散,降低周围人群吸入感染的概率。
患者应单独居住通风良好的房间,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卧室需配备紫外线消毒灯,每日照射30分钟杀灭空气中悬浮的结核菌。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须专用并定期煮沸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严格遵医嘱服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完成6-8个月全程治疗。规范用药可快速降低痰菌载量,治疗2周后传染性显著减弱。不可自行减药或停药,否则易导致耐药结核菌传播。

患者所在房间每日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空气流通可稀释单位体积内的结核菌浓度,降低感染风险。冬季通风时注意保暖,避免着凉诱发呼吸道症状加重。
痰液需吐入加盖的含消毒液容器中,静置2小时后深埋或焚烧处理。痰液干燥后形成的尘埃可能携带活菌,通过气溶胶传播。咳嗽时用纸巾遮掩口鼻,纸巾需密封丢弃。

肺结核患者需加强营养支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等,配合适量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家属接触患者后需用含氯消毒剂洗手,儿童及老年人应避免探视。患者治疗期间每1-2个月复查痰涂片,直至连续3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周围密切接触者需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筛查,早期发现潜伏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