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婴儿怎么护理

初生婴儿护理主要包括皮肤清洁、喂养管理、睡眠调整、体温监测、预防感染等措施。新生儿护理需特别关注脐带残端处理、黄疸观察、疫苗接种等关键环节,同时注意避免过度包裹和二手烟暴露。
新生儿皮肤娇嫩需每日用温水轻柔擦洗,尤其注意颈部、腋下等褶皱部位。胎脂无需刻意清除,排便后及时用棉柔巾蘸温水清洁臀部,涂抹护臀膏预防红臀。脐带残端用75%酒精或碘伏每日消毒2次,保持干燥至自然脱落。出现脓性分泌物或红肿需就医。
母乳喂养应按需哺乳,每天8-12次,观察有效吸吮和吞咽动作。配方奶喂养需严格按比例调配,奶具每次使用前煮沸消毒。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防止吐奶呛咳。记录每日大小便次数和体重变化,出生7天内体重下降超过7%需评估喂养不足。
新生儿每日需睡16-20小时,建议仰卧位睡眠避免窒息风险。婴儿床应硬质平整,移除柔软物品和松紧带。房间温度维持在24-26℃,使用睡袋替代毯子防止覆盖口鼻。白天保持自然光线,夜间使用小夜灯帮助建立昼夜节律。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完善,腋温应维持在36.5-37.3℃。发热超过38℃或低温低于36℃需立即就医。夏季避免过度包裹引发捂热综合征,冬季注意手脚保暖。洗澡水温控制在38-40℃,时间不超过5分钟,洗后立即擦干。
接触婴儿前必须洗手,患呼吸道感染者需戴口罩。按时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满月前避免去人群密集处。衣物单独清洗并阳光暴晒,奶瓶餐具每日消毒。发现皮肤脓疱、眼部分泌物增多或呼吸急促等感染征象应及时就诊。
新生儿护理期间家长需每日记录喂养、睡眠、大小便情况,定期测量体重和身长。注意观察精神状态、肌张力和原始反射,出现拒奶、嗜睡、抽搐等异常哭声需就医。母亲应保证充足营养和休息,产后42天需带婴儿进行健康检查。避免使用爽身粉、草药浴等可能危害婴儿的民间偏方,所有护理操作以轻柔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