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有效治疗方法是什么
传染科编辑
医言小筑
传染科编辑
医言小筑
肺结核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心理干预、隔离防护等方式治疗。肺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咳嗽、咯血、午后低热等症状。

抗结核药物治疗是肺结核的核心治疗手段,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原则。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乙胺丁醇片、链霉素注射液等。异烟肼片能抑制结核菌细胞壁合成,利福平胶囊可阻断RNA转录,两者联用可增强杀菌效果。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药物性肝损伤。
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或合并大咯血、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常见术式包括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术前需评估肺功能储备。术后仍需继续抗结核治疗,防止残留病灶复发。
肺结核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35-40千卡热量摄入。饮食应富含优质蛋白如鸡蛋羹、鱼肉泥,搭配西蓝花、胡萝卜等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A。可适量增加核桃、杏仁等坚果类食物,提供不饱和脂肪酸帮助肺部组织修复。

长期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需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治疗依从性。建立病友互助小组可减轻病耻感,家属应避免歧视态度。对于严重心理障碍者,可转介至精神科进行专业评估。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需实施呼吸道隔离,佩戴口罩并单独居住。居室每日紫外线消毒,痰液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儿童等易感人群可预防性服用异烟肼片。

肺结核患者需保持居室通风,每日开窗换气。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咳嗽。康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逐步恢复肺功能。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出现视力模糊、关节痛等不良反应时及时就医。定期复查胸部CT和痰涂片,直至医生确认病灶完全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