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患肝炎该怎么办

孕妇患肝炎可通过调整饮食、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定期监测、心理疏导等方式治疗。肝炎通常由病毒感染、药物损伤、自身免疫异常、酒精摄入、代谢障碍等原因引起。
孕妇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豆制品等,避免高脂高糖食物。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但需避免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过量摄入。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禁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恢复期每天保证10小时以上睡眠。左侧卧位可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避免平卧导致的下腔静脉受压。活动时需有家属陪同,防止跌倒。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度伸展运动,如孕妇瑜伽中的呼吸练习。
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护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抗病毒治疗需权衡胎儿安全性,妊娠中晚期可考虑替诺福韦酯等B类用药。禁止自行使用中药制剂,部分药材如何首乌、土茯苓可能加重肝损伤。
每周需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总胆红素等。每4周进行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妊娠32周后增加胎心监护频率,每周1-2次。出现皮肤黄染加重、凝血异常或胎动减少需立即住院。超声检查需避开孕早期,必要时行磁共振检查。
家属应协助孕妇记录症状变化,避免其过度焦虑。可参加医院组织的孕产妇心理辅导课程,学习正念减压技巧。与主治医生保持充分沟通,了解疾病进展和分娩预案。加入孕妇互助小组分享经验,但需注意避免非专业医疗建议的干扰。
孕妇需特别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消毒洗手液清洁。家庭成员应接种肝炎疫苗,避免共用餐具。居住环境保持通风,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衣物床单需60度以上高温洗涤。出现食欲减退、皮肤瘙痒或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时,应立即联系产科和感染科联合门诊。分娩方式需根据肝功能情况和胎儿状况综合评估,产后仍需持续随访肝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