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患者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传染科编辑 医心科普
131次浏览

关键词: #慢性肝炎 #肝炎

慢性肝炎患者治疗期间需注意规范用药、定期复查、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善及心理调节。慢性肝炎通常由病毒感染、酒精或药物损伤、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需长期综合管理以延缓病情进展。

1、规范用药

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或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避免耐药性及病情反复。服药期间若出现皮疹、乏力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合并其他疾病时需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肝炎药物,防止药物相互作用。

2、定期复查

每3-6个月需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载量、肝脏超声或弹性成像。肝硬化患者应增加甲胎蛋白和胃镜检查频率。复查结果异常时需调整治疗方案,如病毒反弹需排查耐药性,转氨酶升高需评估药物毒性或疾病活动度。长期服药者还需监测肾功能和血磷水平。

3、饮食调整

选择高蛋白低脂饮食,每日摄入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80-100克,限制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肝硬化伴腹水者需控制钠盐在2克/日以下。禁止饮酒及含酒精饮品,慎用中药滋补品以免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D制剂,但避免过量服用铁剂。

4、生活方式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接种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加强针,流感季节前预防性接种流感疫苗。

5、心理调节

长期治疗可能引发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正念冥想、支持小组等方式缓解压力。家属应给予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若出现持续失眠或情绪低落,可寻求专业心理干预。避免因疾病产生病耻感,正确认识慢性肝炎的可控性。

慢性肝炎患者需建立规律作息,每日记录症状变化和用药情况。烹饪时确保食物彻底加热,避免生食贝类等高风险食品。注意观察皮肤黄染、尿色加深等预警症状,出现腹胀、呕血等紧急情况立即就医。保持环境通风,减少接触化学毒物。通过医患共同决策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多数患者可实现病情长期稳定。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