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的治疗

急性胃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使用药物、肠道调理、静脉补液等方式治疗。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
急性胃肠炎发作期应选择低脂少渣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稀粥等,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纤维食物。症状缓解后可逐步过渡到软食,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或生冷食物。
腹泻呕吐会导致大量体液丢失,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每次腹泻后饮用200-300毫升液体。可适量饮用加盐米汤、稀释果汁等,避免含糖饮料加重渗透性腹泻。观察尿液颜色变浅提示脱水改善。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保护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调节肠道菌群,诺氟沙星胶囊适用于细菌性感染。呕吐严重可用多潘立酮片,但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所有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掩盖病情。
症状缓解后需持续补充益生菌制剂如酪酸梭菌活菌散,帮助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可逐渐添加含果胶的苹果泥、胡萝卜泥等食物,其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黏膜修复。避免过早摄入乳制品加重肠胀气。
对于严重脱水出现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的患者,需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治疗。儿童及老年人脱水进展快,当口服补液无法维持尿量时应考虑住院。静脉补充葡萄糖电解质溶液能快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急性胃肠炎恢复期应保持清淡饮食2-3周,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蒸蛋羹、嫩豆腐等。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避免生熟食物交叉污染。适当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恢复,症状反复或持续发热需及时复诊。日常可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胃肠黏膜代谢,但须避免过量进食诱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