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免疫性胰腺炎怎么办

免疫性胰腺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激素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免疫性胰腺炎通常与自身免疫异常、IgG4相关性疾病、胆道梗阻、遗传因素、环境刺激等因素有关。
急性发作期需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症状缓解后选择低脂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高脂食物刺激胰腺分泌。长期需限制酒精摄入,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20-30克,采用少食多餐模式。合并糖尿病时需同步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轻中度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胰酶肠溶胶囊改善消化功能,配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分泌。疼痛明显时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镇痛。合并胆道感染需联用头孢呋辛酯片抗感染。IgG4相关型需长期服用醋酸泼尼松片调节免疫,用药期间需监测血糖和骨密度。
对于胆总管下端狭窄患者,可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放置支架解除梗阻。胰管狭窄者可进行胰管支架置入术改善胰液引流。术后需定期复查支架位置,防止移位或堵塞。操作可能诱发胰腺炎急性发作,需提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IgG4相关型免疫性胰腺炎首选泼尼松口服,初始剂量0.6-1.0mg/kg/d,2-4周后逐渐减量。激素抵抗者可尝试硫唑嘌呤片或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期间需监测C反应蛋白和IgG4水平评估疗效,警惕骨质疏松和感染风险。
疑似恶性肿瘤或胰头肿块压迫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顽固性疼痛或胰管结石可考虑胰管空肠吻合术。术后需长期补充胰酶并监测血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脂肪泻或糖尿病等并发症。手术决策需严格评估适应证,避免过度治疗。
免疫性胰腺炎患者需终身随访,每3-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和血液IgG4水平。日常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出现持续性腹痛、黄疸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就诊。合并糖尿病者需规律监测血糖,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建议加入患者互助组织获取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