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喝酒的人代表肝脏好吗?喝酒会有哪些危害?

能喝酒的人并不代表肝脏好,酒精代谢能力差异与肝脏健康无直接关联。长期饮酒可能引发酒精性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主要危害包括肝细胞损伤、消化功能紊乱、神经系统抑制、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及免疫功能下降。
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决定个体对酒精的耐受度,这种遗传差异与肝脏功能强弱无关。部分人群因酶活性较高表现为酒量大,但酒精代谢产物仍会对肝细胞造成持续性损害。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转氨酶轻度升高,随着饮酒量积累,肝细胞会出现脂肪变性,肝脏代谢功能逐渐减退。
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不可逆损伤。酒精性肝炎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黄疸、腹水等症状,病理检查可见肝细胞气球样变和Mallory小体形成。进展至肝硬化阶段时,肝脏正常结构被纤维组织取代,可能并发门静脉高压和肝性脑病。除肝脏病变外,饮酒还会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炎,干扰脂质代谢诱发胰腺炎,增加食管癌、肝癌等恶性肿瘤发病概率。
建议成年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存在慢性肝病、妊娠期、服药期间应严格禁酒。日常可通过血清ALT、AST、GGT等肝功能指标监测肝脏状态,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脂肪肝。保持规律作息、控制高脂饮食、补充B族维生素有助于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害,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