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会导致食物中毒

食用变质食物、有毒动植物或受污染食品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常见高危食物包括发芽马铃薯、霉变甘蔗、未煮熟的四季豆、河豚鱼、野生毒蘑菇等。
马铃薯发芽后会产生大量龙葵碱,这种生物碱会刺激胃肠黏膜并损害神经系统。食用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伴随呼吸困难。发现马铃薯发芽后应整颗丢弃,不可切除发芽部分后食用。若误食出现中毒症状,需立即催吐并就医。
储存不当的甘蔗易滋生节菱孢霉菌,其产生的3-硝基丙酸会引发中枢神经损害。霉变甘蔗横截面呈红褐色,食用后可能出现头晕抽搐、昏迷等症状。购买时应选择表皮完整、无酸腐味的甘蔗,切开后若发现异常颜色应立即丢弃。
四季豆含有皂苷和植物血球凝集素,充分加热可破坏这些毒素。未彻底煮熟的四季豆会导致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等症状。烹饪时应确保100℃以上加热15分钟以上,避免凉拌或急火快炒的烹调方式。
河豚内脏含有剧毒的河豚毒素,其毒性是氰化物的千倍以上。中毒后会出现口唇麻木、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致呼吸麻痹死亡。我国禁止餐饮单位加工河豚鱼,消费者切勿自行捕捞食用。
毒蘑菇含有的鹅膏毒肽会引发肝肾衰竭,误食后6-24小时出现呕吐腹泻,随后出现假愈期,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民间鉴别方法不可靠,预防中毒最有效方法是避免采食野生蘑菇。
预防食物中毒需注意食材新鲜度,肉类禽蛋要彻底加热,生熟食品分开处理。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保留可疑食物样本,及时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婴幼儿、孕妇及老年人出现中毒症状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催吐或服用止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