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后的护理

神经外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192次浏览

关键词: #脑损伤 #护理

脑损伤后的护理主要包括生活干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脑损伤可能与外伤、脑血管疾病、缺氧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肢体无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饮食调理。

1、生活干预

脑损伤患者需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脑部负担。家属应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饮食上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鱼肉泥,少量多餐。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环境需保持安静,光线柔和,减少声光刺激。

2、物理治疗

病情稳定后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包括被动关节活动、坐位平衡练习等。吞咽障碍者需进行冰刺激、空吞咽等吞咽功能训练。语言障碍患者通过图片卡、发音练习改善交流能力。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通常需要20-30次为一个疗程。

3、药物治疗

脑水肿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神经保护药物如胞磷胆碱钠胶囊能促进脑细胞代谢。改善微循环可用尼莫地平片,预防癫痫发作常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存在感染时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4、手术治疗

严重颅内血肿可能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需监测生命体征和瞳孔变化。去骨瓣减压术适用于难治性颅内高压,术后需预防切口感染。脑室引流术能缓解脑积水,需保持引流管通畅并记录引流量。所有术后患者均需在重症监护室观察,待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

5、心理疏导

患者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家属应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可通过音乐疗法、回忆相册等方式唤起积极情绪。严重心理障碍需心理医生介入,必要时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抑郁药物。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逐步恢复社会交往能力,帮助重建生活信心。

脑损伤恢复期需长期坚持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恢复情况。饮食注意补充核桃、深海鱼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保持适度活动量,避免跌倒等二次伤害。家属需学习基本护理技能,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变化,出现呕吐、抽搐等症状时立即就医。建立康复日记记录每日进步,增强治疗信心。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