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苦参有哪些副作用

关键词: #副作用
关键词: #副作用
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等功效,主要用于湿热泻痢、皮肤瘙痒等病症,但可能引起胃肠不适、过敏反应等副作用。苦参是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其药用成分包括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生物碱类物质。
苦参的苦寒特性有助于清除体内湿热,对湿热下注导致的黄疸、带下量多色黄等症状有改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常与黄柏、白头翁等配伍使用。湿热体质者使用时可配伍健脾药物以减少寒凉伤胃。
苦参对疥螨、阴虱等寄生虫有杀灭作用,其煎剂外洗可缓解湿疹、疥疮等皮肤病变引起的瘙痒。皮肤科常用苦参洗剂治疗外阴瘙痒症,需注意破损皮肤慎用。部分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局部刺激感,应立即停用并用清水冲洗。
苦参能促进水分代谢,对下焦湿热引起的小便不利、尿频尿急有缓解效果。常与车前子、滑石等配伍治疗泌尿系统感染,使用期间需观察排尿情况。肾功能不全者应谨慎使用,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苦参碱类成分具有奎尼丁样作用,可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临床用于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需严格遵医嘱,避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联用导致毒性叠加。
实验研究表明苦参提取物对某些肿瘤细胞株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功能、诱导细胞凋亡有关。但目前仅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辅助手段,不可替代放化疗等规范治疗。
苦参不宜长期大剂量使用,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禁用。外用制剂使用前应做皮肤测试,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停用。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避免自行配伍或超量服用。日常储存需置阴凉干燥处,注意与食品分开存放防止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