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打生长激素有什么危害和副作用

青少年使用生长激素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关节疼痛、血糖异常等副作用,长期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肢端肥大症或心血管疾病。生长激素主要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使用生长激素后常见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结或疼痛,通常1-3天自行缓解。部分青少年会出现暂时性关节僵硬或肌肉酸痛,多与药物刺激组织生长有关。生长激素可能干扰糖代谢,引发空腹血糖升高或胰岛素抵抗,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头痛、视力模糊等颅内压增高症状,需立即停药就医。长期超剂量使用可能引发骨骼过度生长,表现为手脚变大、下颌突出等肢端肥大症状。
严重副作用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脊柱侧弯加重或股骨头滑脱,多发于原有内分泌疾病或骨骼异常的青少年。生长激素可能促进肿瘤生长,有肿瘤病史者禁用。部分患者出现抗体生成导致药效降低,需调整治疗方案。极少数情况下会诱发心律失常或心肌肥厚,心脏病患者需谨慎评估风险。使用期间可能出现水钠潴留导致水肿或高血压,需限制钠盐摄入。
青少年使用生长激素必须经专业医生评估适应证,治疗期间每3-6个月监测骨龄、血糖和甲状腺功能。建议保持均衡饮食,每日补充优质蛋白和钙质,避免剧烈碰撞类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生长激素自然分泌,配合适度跳跃类运动可促进骨骼健康。出现持续头痛、关节肿胀或皮肤紫纹需及时复诊,切勿自行调整用药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