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捐赠的影响

关键词: #骨髓
关键词: #骨髓
骨髓捐赠通常对健康捐赠者影响较小,但可能出现短期不适或罕见并发症。骨髓捐赠分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和骨髓穿刺两种方式,具体影响与捐赠方式有关。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需提前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能引发骨痛、头痛、乏力等药物反应,症状多在停药后消失。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低钙血症导致的手足麻木,通过补钙可缓解。极少数情况下可能诱发脾脏肿大,需超声监测。该方式无须全麻,恢复期较短,捐赠后1-2周血常规可恢复正常。
骨髓穿刺需在手术室全麻下进行,术后1-2天可能出现穿刺部位疼痛或淤青,活动受限约3-5天。麻醉相关风险包括恶心呕吐或过敏反应。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感染或出血,需严格无菌操作和术后观察。骨髓再生需4-6周,期间建议补充铁剂和叶酸。两种捐赠方式均不会影响免疫功能,长期随访未发现捐赠者白血病发生率增高。
捐赠前需完善血液检查、心电图等评估,排除活动性感染、严重心肺疾病等禁忌证。捐赠后应避免剧烈运动1个月,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定期复查血常规。若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或严重出血倾向,需立即就医。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库会对捐赠者进行至少10年的健康随访,确保长期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