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淋巴结炎的诊断

结核性淋巴结炎主要通过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进行诊断。诊断方法主要有结核菌素试验、淋巴结穿刺活检、胸部X线检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结核菌素试验是筛查结核感染的常用方法,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观察局部皮肤反应。阳性反应提示可能存在结核感染,但无法区分活动性感染或既往感染。该试验操作简便,适用于初步筛查,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淋巴结穿刺活检是确诊结核性淋巴结炎的关键手段,可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典型病理表现为干酪样坏死、朗格汉斯巨细胞和上皮样肉芽肿形成。活检同时可进行抗酸染色查找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结果具有确诊价值。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发现肺部结核病灶,约半数结核性淋巴结炎患者合并肺结核。胸片可显示肺门淋巴结肿大、肺内浸润影或钙化灶等表现。对于纵隔淋巴结肿大者,胸部CT能更清晰显示淋巴结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影像学检查为无创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可从淋巴结穿刺液或活检标本中分离病原体。传统罗氏培养基培养需4-8周,阳性率较高但耗时较长。液体培养基可缩短培养时间至2-3周,阳性率更高。培养结果阳性可确诊结核感染,同时可进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
分子生物学检测如GeneXpertMTB/RIF可在2小时内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及利福平耐药基因,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强。该技术对肺外结核诊断价值显著,尤其适用于获取标本量少的病例。核酸检测阳性结合临床表现可早期确诊,但成本较高且需专业设备支持。
结核性淋巴结炎确诊后需规范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治疗期间应加强营养支持,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劳累和受凉,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皮疹、黄疸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筛查,做好环境通风和消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