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的后遗症是什么?警惕脚踝骨折的4大危害

骨科编辑 医语暖心
433次浏览

关键词: #骨折 #脚踝

脚踝骨折后遗症主要包括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慢性疼痛和下肢力线异常。脚踝骨折若未规范治疗或康复不当,可能引发关节功能障碍、步态异常等长期问题。

1、创伤性关节炎

骨折后关节面不平整或软骨损伤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活动时关节疼痛、肿胀及摩擦感。早期可通过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缓解症状,晚期严重者需行踝关节融合术。康复期应避免负重活动,配合超声波治疗促进软骨修复。

2、关节僵硬

长期固定或康复锻炼不足易引发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导致踝关节背屈、跖屈受限。建议拆除固定后立即开始被动牵拉训练,使用踝关节CPM机辅助活动。顽固性僵硬可考虑关节镜下松解术,术后需持续进行本体感觉训练。

3、慢性疼痛

骨折愈合不良或距骨缺血性坏死可能引起持续性隐痛,尤其在天气变化时加重。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疼痛顽固者需排查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必要时进行交感神经阻滞。

4、下肢力线异常

骨折畸形愈合会导致踝关节内外翻畸形,引发膝髋关节代偿性损伤。轻度畸形可通过矫形鞋垫矫正,严重者需行截骨矫形术。术后应定期复查X线评估力线恢复情况,同时加强臀中肌力量训练维持骨盆稳定。

脚踝骨折后应严格遵循康复计划,术后6-8周内避免完全负重,逐步进行踝泵运动、平衡板训练等恢复关节活动度。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每日摄入300ml牛奶及适量深海鱼类。定期复查踝关节MRI评估软骨修复情况,若出现持续肿胀或夜间痛需及时就医。康复后期可穿戴护踝进行低强度运动,但两年内应避免跳跃、急转等高风险动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